深圳沙头角鱼灯舞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

我国有着丰富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深圳有着一种特别的舞蹈——沙头角鱼灯舞,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深圳沙头角,每逢重大节日,人们就会跳鱼灯舞。鱼灯舞承载了人们的海洋梦,它的存在对于岭南文化、深圳文化、海洋文化等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

舞蹈起源

鱼灯制作精巧,用竹篾扎成鱼状,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,下装短棍,举棍起舞穿梭如海中鱼群。伴奏乐器有锣、鼓、钹、锁呐、螺号等。

深圳沙头角鱼灯舞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

舞蹈特点

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,为广东新安县(现深圳市)沙头角沙栏吓村创演,流行于沙头角、盐田及香港新界的担水坑、岗下新村等地,是世世代代捕鱼为生的渔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企望,祈求妈祖女神保佑丰收而根据鱼的习性,发挥丰富想象创作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,成为逢年过节、拜神祭祖、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,经过300多年历史沿袭,流传至今。在沙头角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里,还保存有民国期间表演鱼灯舞伴奏用的一个小鼓和两对大钹。

沙头角鱼灯舞是广场男子群舞,专门在晚上演出,由二十几个男演员手举鱼灯表演。场上有四根龙柱和绕场蓝色水布,以仿海底世界。演出时不用灯光,观众利用龙柱和鱼灯里的蜡烛光芒,看到“海底”各种鱼类在舞蹈。舞蹈由表演的时候,演员手举鱼灯以低马步俯身曲背运行穿插,使鱼灯呈现出丰富的舞蹈情节。

舞蹈情节

沙头角鱼灯舞是情节性舞蹈,其内容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是各种鱼类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;

第二部分是恶鱼黄鳢角欺侮众鱼,追赶吞食;

第三部分是众鱼团结反抗,打败恶鱼,重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
舞蹈中各种鱼是寓意一定社会角色的:黄鳢角象征海盗,任意欺压渔民;众鱼象征广大渔民,不畏强暴,向往幸福生活。

舞蹈工具

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深圳沙头角鱼灯舞

鱼灯舞的道具制作精巧。鱼灯都是先用竹篾扎成鱼的形状,糊上纱纸,用元粉、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,再涂上桐油,在鱼腹之下装一条20厘米长小棍,演员以此举鱼灯起舞。

鱼灯舞依靠锣、鼓、钹、高音锁呐、低音锁呐和螺号来伴奏,其中的鼓最特别,是长身小鼓,牛皮鼓面呈头盔状,40厘米高,直径只有20多厘米。

新造鱼灯使用之前,须到“吴氏宗祖祠堂”里“开光”,每逢正月十五,就要到天后宫前献演。

知识·百科旅游
跆拳道太极八章的动作分解
梦见车祸死人是什么意思
夏季喝什么茶能减肥
网络广告的优点
中高考激励人心的句子
懂得珍惜才配拥有句子
万物复苏迎清明
冬瓜腊肉的做法
广东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
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设置存SD卡吗
湖南汤粉的做法和配方
不结婚可以分户吗
过年作文开头
女性生日贺词祝福语
胡萝卜土豆丝怎么炒
百日誓师祝福语
中国bb霜排行榜10强
华为麦芒手机丢了怎样找回
山药汤面怎么做
一瞥惊鸿的小清新朋友圈文案
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思
长辈生日祝福语温馨简短
十大不能买的烂车排行榜
用qq怎么发送软件